关于喝水的4个“秘密”,99%的人不知道

发布时间:2023/7/16 19:17:12  来源:  阅读次数:117

喝水是一门看似简单,但其实十分深奥的学问。


水喝得好、喝得对就能缓解病痛,促进健康。水喝得不对,身体的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毒物长期积蓄在身体里,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就会受到损害,身体状况就会急转直下。

有研究显示,喝水是一个能决定人是否健康的行为,水喝得不够,一个人的健康就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学会喝水能帮助身体维持水分平衡,助力消化,清除体内毒素和废物,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等。所以,学会喝水,真的很重要。


这个几个喝对水的小方法,来看看你是不是是学过。


1、喝水要关注水质

喝水,水质是前提,水量是关键。天然矿泉水是取自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经过深度循环和过滤下形成,水质较好无污染,并且里面含有一定量的钠、钾、钙、镁、硫酸盐、偏硅酸、锶、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长期饮用天然矿泉水不仅可以给身体补充水分,还可以一定程度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促进体内代谢循环。

值得一说的是矿泉水之间也有分级,以五好水为佳,喝水我们要注意看看这个水是不是五好水。


水质五好指标:


好水源(N1值<0.5,天然可直饮)

好TDS(120-1000毫克/升)

好弱碱(7.1-8.5)

好硅值(偏硅酸>20毫克/升或二氧化硅>15  毫克/升)

好硬度(100-450毫克/升)


2、喝水要关注水量

别看“喝水”只是件小事,但大多数人都不会喝水。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95.3%的人不会喝水,只有不到5%的人有定时定量规律饮水的好习惯。

水喝得对,喝得好,身体就会健康。我们喝水不仅要关注水质,还要关注水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饮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饮水1500mL。


但由于人体需水量受到环境、生活方式和机体代谢水平等多因素影响,每个人的需水量存在差异。在这种外部影响下指南的推荐饮水量对于体重基数比较大的朋友就不是很合适了。

鉴水师创始人伍永田博士建议:健康人群应达到自身体重公斤数乘以4%,亚健康人群应达到自身体重公斤数乘以6%,患病人群应达到自身体重公斤数乘以8%~10%(单位:升)注意少量多次、小口慢饮,尽可能比平常多喝一点水。


比如,一个健康女性体重50公斤,乘以4%,大概一天就需要喝2升的水,才能满足身体对水的需要。


3、喝水的时间有讲究

喝水最好养成规律,在喝水的时机上,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也可以把一天的喝水量按照3个时间段来分配:


①早起到午餐前;

②午餐中到晚餐前;

③晚餐中到次日清晨(包括起夜,如果运动需要多喝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多喝水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水分,饮用水中的钙、镁离子摄入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各处细胞,可以帮助促进营养成分吸收、强健心脏和骨骼、加速细胞代谢,有利于维持身体所有器官的正常运作。


例如睡觉前半个小时喝一杯300毫升左右的温热水(水温:40~50度),可以增加人体内的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中风,促进睡眠,清毒养颜。


4、喝水的水温有学问

夏季气候炎热,体感温度高,不少朋友喜欢喝冰水。但是因为天气炎热时,体温较高,经常饮用冰水容易刺激到胃肠道,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与此同时喝冰水会使机体毛孔收缩,导致机体排汗不畅,这时不仅不散热,还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不建议在夏季的时候喝冰水。

其次,冰水的水分子大部分处于聚合状态,分子团大,不容易渗入细胞,而加热后水中的大分子基团会被迅速分解成小分子团被人体吸收。所以,日常生活里我们更适合喝一些温热水来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


水温保持在40℃~50℃最为适宜,口感好,活性强。因为水温比体温略高一点,水进、出细胞的速度就快一点,能活跃人体机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来源:部分文字内容综合网络整理,大数据资料整理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